2025-01-16 11:08 浏览量:7
目录
1. 开展数据资源全面梳理
2. 开展数据资源质量评估
3. 规范化识别数据资产
4. 规范化编制数据资产台账
一、开展数据资源全面梳理
数据资源是编制数据资产台账的基础。组织须在全局视角下,以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为导向,系统全面地梳理汇总散落在各处的数据资源,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规则进行分门别类,这是摸清数据家底的必由之路。
1.1 厘清数据资源范围
组织的数据资源是海量的、多源异构的,存在于业务系统、办公系统、运维监控日志等各类IT系统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开展数据资源梳理首先需要明确梳理对象和范围。一方面,从横向来看,既要覆盖总部各部门,也要辐射分支机构,既要涵括在线的结构化数据库,也要兼顾离线的非结构化数据。另一方面,从纵向来看,不但要梳理当前应用的业务数据,也要考虑归档的历史数据。唯有梳理对象全面系统,才能最大程度还原组织的数据资源全貌。
1.2 盘点现有数据资源
在明晰梳理范围后,组织需要动员各单位负责人开展数据普查,对本单位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表/文件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包括数据内容、数据量、数据格式、更新频率、所在位置等关键要素。鼓励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多渠道获取数据资源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同时,组建数据资产管理团队,利用数据发现工具扫描主要业务系统,提取数据资源的技术元数据,并与单位填报的数据资源信息表进行比对校验,以期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源盘点清单。
1.3 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
面对盘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资源,还需要进行系统梳理分类,理出头绪。一般可基于数据的业务属性、管理属性、安全属性等开展多维度分类:
1. 基于业务属性,可将数据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数据、财务数据、客户数据、产品数据等;
2. 基于管理属性,可将数据资源划分为业务主题数据、共享交换数据、统计报表数据、归档数据等;
3. 基于安全属性,可将数据资源划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秘密数据、机密数据等。基于科学的分类标准,将松散分布的数据资源进行规整归类,能够便于组织从全局视角分析其结构性特征,也为后续的数据资产评估、共享开放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
二、开展数据资源质量评估
海量的数据资源并非全都能够作为数据资产登记造册,其能否转化为数据资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质量的高低。组织要根据数据资产的内在价值属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开展数据资源质量评估,剔除劣质数据,筛选优质数据资产。
2.1 明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维度
数据的价值属性是数据资产的本质特征。我们通常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量数据资产的价值:一是数据的基础属性,如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一致性等,直接决定数据产品的质量;二是数据的稀缺性,独特性强、替代品少的数据价值相对较高;三是数据的关联性,不同来源数据的关联整合能够产生更大价值;四是数据的应用价值,在业务经营管理和数据要素市场中应用广泛的数据价值更高。因此,组织要在全面评估数据资产多重价值属性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学规范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指标。
2.2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数据质量是数据资产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数据应用的有效性。为客观评判数据资源的质量优劣,支撑数据资产遴选,组织须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分别制定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质量评估的标准规范。一般来说,结构化数据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包括: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唯一性等;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还应考虑可读性、相关性、可解释性等指标。在明确评估指标后,各指标还需设定相应的阈值标准,以判定数据资源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同时,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的规章制度,明确评估的流程方法、职责分工、结果应用等,确保数据质量评估工作持续规范地开展。
2.3 开展数据资源质量评分
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后,组织就可以对全量的数据资源开展质量评估工作。一方面,各数据提供单位对本部门的数据资源开展自评,对照质量评估指标,逐条打分,计算数据资产的质量评分;另一方面,组织抽调业务骨干和数据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取抽样或者全面评估的方式,对各单位的数据资源质量开展复核评分,将自评得分和复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形成数据资源的最终质量评分。数据资源质量评分可作为数据资产遴选的重要依据,当评分达到规定标准时,该数据资源可被确定为组织的数据资产;当评分较低时,组织要及时反馈,并督促相关单位开展数据质量的清洗、修复、完善,直至符合数据资产的质量要求。
三、规范化识别数据资产
数据资源经过盘点分类、质量评估后,还需要进一步从中识别可被纳入数据资产管理范畴的对象,明确界定数据资产的内涵外延,规范化梳理形成数据资产目录,这是编制数据资产台账的重要基础。
3.1 明确数据资产的定义
什么是数据资产?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不同组织对数据资产有不同理解。一般而言,数据资产是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经过标准化的采集、汇聚、治理、加工,最终可被广泛应用,产生实际效益或潜在价值的数据产品。这一定义揭示出数据资产的本质特征:一是数据资产的物理载体是数据;二是数据资产须经过标准化处理形成;三是数据资产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四是数据资产能够产生现实效益或潜在价值。因此,识别数据资产要以数据资源为基础,同时还要考察其质量、标准化程度、应用广度以及价值属性等多重因素。
3.2 确立数据资产的判别标准
基于数据资产的概念内涵,组织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数据资产判别标准,明晰哪些数据资源可被纳入数据资产范畴。通常采用的判别标准如下:
1. 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数据质量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 数据资源已经过治理加工,并采用组织认可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元数据标准;
3. 数据资源在全组织范围具有通用性,能够支撑共性业务的开展;
4. 数据资源能够为组织创造实际效益或潜在价值,例如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等。只有全面满足上述标准的数据资源才能被视作组织的数据资产。各单位可对照数据资产判别标准,逐一评估筛选本单位的数据资源,形成本单位的数据资产识别清单。
3.3 形成规范的数据资产目录
组织汇总各单位的数据资产识别清单,经过论证评估、去重合并,最终梳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组织级数据资产目录。数据资产目录一般采用主题-类目-表级的三级目录结构,并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编码规则。在一级主题目录中,可根据组织的核心业务,设置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业务运营等主题;在二级类目目录中,可根据各主题的分类需求,划分人员、组织、考勤等类目;三级表级目录中则是一张张具体的数据表或文件。这样的目录结构清晰规整,为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3.4 构建数据资产管理模型
在明确界定数据资产、梳理形成目录的基础上,组织还需要进一步构建数据资产管理的框架模型,包括:
1. 基础元数据:数据资产台账的基础信息,如资产名称、资产编码、数据项、数据量、更新频率、责任部门等;
2. 技术元数据:数据资产的技术属性,如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主键外键、索引等;
3. 业务元数据:刻画数据资产的业务属性,如业务口径、业务规则、使用部门、共享范围等;
4. 质量元数据:反映数据资产质量现状,如完整性、准确性、唯一性等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值;
5. 安全元数据:确保数据资产安全可控,如敏感度标识、脱敏规则、访问权限、使用痕迹等;
6. 价值元数据:体现数据资产的应用价值,如资产等级、访问频次、使用评价、产生效益等。
建立全面系统的元数据框架,能够从不同视角对数据资产进行刻画,为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是数据资产管理走向精细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四、规范化编制数据资产台账
数据资产目录梳理完毕后,组织就可以规范化编制数据资产台账了。数据资产台账作为管理数据资产的电子"账本",直观记录了数据资产的家底情况,是开展数据资产管理的重要工具。
4.1 设计数据资产台账信息项
数据资产台账通过一系列结构化的信息项对数据资产进行描述管理。因此,台账信息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数据资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数据资产台账信息项的设计要全面覆盖数据资产管理模型的各项元数据,同时还要兼顾全组织的管理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组织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数据资产管理的共性需求,争取将各方关注的重点内容纳入台账进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要高瞻远瞩,适度考虑支撑数据资产质量持续改进、价值深度利用、安全管控等未来发展需要。通过需求引导、头脑风暴、参考借鉴等方式,设计形成全面系统、满足多方需求的数据资产台账信息项。
4.2 规划数据资产台账结构
在明确数据资产台账信息项后,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台账的整体结构。一般采用主档和副档相结合的方式:在主档中登记数据资产的基础信息,作为数据资产目录清单;在副档中分类登记数据资产的其他管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业务信息、质量信息、安全信息、价值信息等,与主档形成一对多的关系。主档可直接利用已形成的数据资产目录,而副档则须依据元数据的分类进行结构化设计,形成独立的关联表。通过主副档的有机结合,既可对数据资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又能保证数据资产信息的集中统一、关联分析。
4.3 开展数据资产台账信息采集
高质量完整的信息是数据资产台账发挥效用的前提。各数据资产提供单位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要全面收集所辖数据资产的台账管理信息,并确保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一方面,提供单位要组织开展数据普查,通过问卷调查、人工填报等方式,采集数据资产的业务属性、管理属性等人工可获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取数据资产的技术元数据,运行数据质量分析工具评估数据资产质量现状,并适时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同时,提供单位还要建立台账信息定期更新机制,明确各项信息的更新周期、更新流程、责任人员,确保台账信息的持续准确、动态更新。
4.4建立数据资产台账编制规范
为保证数据资产台账编制过程规范有序,成果标准统一,组织要制定数据资产台账编制规范,明确编制的原则、流程、方法以及成果要求。编制规范一般包含以下主要内容:一是编制原则,如全面性、规范性、一致性、动态性等;二是编制主体,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以及各自职责;三是编制流程,包括启动、采集、录入、审核、发布等环节的时间节点和交付成果;四是编制方法,对台账的填报、录入、校验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五是成果要求,规定台账的填报格式、命名规则、质量标准等。编制规范的建立,能够指导和规范数据资产台账的编制活动,为打造高质量的数据资产管理"台账"提供制度保障。
数据资产台账作为组织数据资产管理的核心工具,其编制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组织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才能编制形成全面、准确、规范的数据资产台账。同时,台账的编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高效管理、充分利用数据资产的手段。组织在台账编制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台账的应用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持续提升数据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价值功效,为组织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数据底座。
来源(公众号): DATA数据社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