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0 09:37 浏览量:61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治理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中,数据标准化作为数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价值、保障数据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探讨数据标准化的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为企业实现高效数据治理提供参考。
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性
数据标准化是通过制定一套由管理制度、管控流程和技术工具共同组成的体系,来对数据定义、分类、格式、编码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对企业而言,数据标准化意味着对数据类型、长度、归属部门等定义一套统一的规范,以保障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对同样的数据理解统一和使用统一。
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除数据不一致: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消除数据存储结构、定义、理解以及来源的不一致性,从而实现企业级单一数据视图的形成,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提升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可以作为新建系统的参考依据,减少数据转换,提高数据质量。同时,数据标准还可以支撑系统改造,促进系统集成。
提高工作效率:对业务人员而言,数据标准建设可提升业务规范性,保障人员对数据业务含义理解一致;对技术人员而言,数据标准可以提升系统实施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
支撑经营决策:数据标准建设可以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撑经营决策和精细化管理。
数据标准化的构建策略
数据标准化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战略定位:将数据治理纳入整体战略规划中,明确数据治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对业务决策、产品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设定具体目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清晰、可量化的数据治理目标,如提升数据质量、增强数据安全性、促进数据共享与利用等。
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由高层管理者牵头,跨部门组建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数据治理战略的制定、监督执行及效果评估。
制定数据政策:建立全面的数据政策体系,包括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访问控制、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
在构建数据标准化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国际和行业标准:在制定企业数据标准时,应首先收集现行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再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数据标准的范围。
数据标准分类规划:数据标准可以从数据结构、数据内容来源、技术业务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如结构化数据标准、非结构化数据标准、基础类数据标准、派生类数据标准、业务数据标准和技术数据标准等。
定义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在数据标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定义企业自身的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
数据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数据标准化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数据标准设计制定:定义数据标准及相关规则,包括对数据标准的主题、信息大类、信息小类、信息项、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定义、数据规则等进行规划设计。
评审与修订:在完成初步的数据标准定义后,征询数据管理部门、数据标准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并进行意见分析和标准修订。
标准发布:最终发布数据标准,并在执行过程中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数据标准培训、宣贯工作。
数据采集清洗:通过ETL工具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转换、加载至目的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与存储:基于业务理解,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并根据数据资源清单设计数据采集清洗流程,将整洁干净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
元数据管理:对基础库和主题库中的数据项属性进行管理,并将数据项的业务含义与数据项进行关联,便于业务人员理解数据库中的数据字段含义。
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和校验的流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验证和异常处理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安全管理:确定数据的安全要求和分类标准,如敏感度、保密性、可用性等,并建立数据的安全管理和保护的流程。
在数据标准执行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确定落地范围:选择某一要点作为数据标准落地的目标,如业务的维护流程、客户信息采集规范、某个系统的建设等。
制定落地方案:深入分析数据标准要求与现状的实际差异,以及落标的潜在影响和收益,并确定执行方案和计划。
推动方案执行:推动数据标准执行方案的实施和标准管控流程的执行。
跟踪评估成效:综合评价数据标准落地的实施成效,跟踪监督标准落地流程执行情况,收集标准修订需求。
数据标准化的持续优化
数据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业务的发展变化以及数据标准执行效果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数据标准维护的初期,需要完成需求收集、需求评审、变更评审、发布等多项工作,并对所有的修订进行版本管理。
中期应完成数据标准日常维护工作与数据标准定期维护工作。
后期应重新制定数据标准在各业务部门、各系统的落地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落地计划。
来源(公众号):数据治理体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