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五点建议

2023-12-18 00:00 浏览量:576

 

一、概述

数据要素X就是要发挥数据资产的倍增效应。“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5〕40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发〔2015〕50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处于这些技术或应用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的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对于此项的执行指导意见。

 

二、3个文件的比较

 

下表列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

 

序号

“互联网+”行动

大数据发展行动

“数据要素X”行动

1

“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

工程一(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形成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形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工程二(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加快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加强互联网信息采集利用。

工程三(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推动宏观调控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体系。

工程四(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社会保障服务大数据、教育文化大数据、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

数据要素×智能制造:

创新研发模式,培育数据驱动型产品研发新模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制造实现敏捷柔性协同制造。提升服务能力,支持企业整合设计、生产、运行数据,提升预测性维护和增值服务等能力,实现价值链延伸。强化区域联动,支持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区域,推动产能、采购、库存、物流数据流通,加强区域间制造资源协同,促进区域产业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监测预警能力。开发使能技术,推动制造业数据多场景复用,支持制造业企业联合软件企业,基于设计、仿真、实验、生产、运行等数据积极探索多维度的创新应用,开发创成式设计、虚实融合试验、智能无人装备等方面的新型工业软件和装备。

2

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工业大数据、发展新兴产业大数据、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万众创新大数据、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

工程五(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业大数据应用、培育数据应用新业态、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

工程六(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

工程七(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创新服务、发展科学大数据、知识服务大数据应用。

工程八(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能力。

工程九(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培育骨干企业、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大数据。

数据要素×智慧农业: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融合利用气象、土壤、农事作业、病虫害、市场等数据,实现精准种植、精准养殖等智慧农业作业方式,支撑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供应链透明度,支持第三方企业汇聚利用农产品的产地、生产、加工、质检等数据,支撑农产品溯源管理、精准营销等,增强消费者信任。推进产业链数据融通创新,支持第三方平台企业面向农户提供智慧养殖、交易撮合、疫病防治、行情信息等服务,打通用料用药、生长、销售、加工等数据,提供一站式采购、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培育以需定产新模式,支持农业与商贸流通数据融合分析应用,鼓励电商平台、商超、物流等基于销售数据分析,向农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反馈农产品信息,提升农产品供需匹配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支持在生猪、果蔬等领域,强化产能、运输、农批农贸市场价格数据融合、发布、应用,支持农业监测预警,减少周期波动造成的损害。

3

“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支撑。

工程十(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重大风险识别大数据支撑体系建设。

数据要素×商贸流通:

拓展新消费,鼓励各类商贸经营主体、相关服务企业依托客流数据、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打造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投送和动态反馈的闭环消费生态,推进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反向定制(C2M)等发展,支持各类商圈创新应用场景,培育数字生活消费方式。培育新业态,支持电商平台、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加强数据融合,整合订单需求、物流、产能、供应链等数据,优化配置产业链资源,打造快速响应市场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打造新品牌,支持电商平台依托订单数量、订单类型、人口分布等数据,主动对接生产企业、产业集群,加强产销对接、精准推送,助力打造特色品牌。推进国际化,鼓励数字贸易龙头企业融合交易、物流、支付数据,支撑提升跨境身份认证、全球供应链融资等能力。

4

“互联网+”智慧能源: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数据要素×交通运输:

提升多式联运效能,推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快递、海关等客票系统互联互通,推进货运寄递数据、运单数据、结算数据、保险数据、货运跟踪数据等共享互认,畅通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公水联运衔接,实现货运“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保险“统一理赔”、货物“全程跟踪”等,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挖掘数据复用价值,融合“两客一危”、网络货运等重点车辆数据,构建覆盖车辆营运行为、事故统计等高质量动态数据集,为差异化信贷、保险服务、二手车消费等提供数据支撑。支持龙头企业推进运输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复用,培育行业人工智能平台和人工智能工具,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试点,打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促进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提高智能汽车创新服务、主动安全防控等水平。

5

“互联网+”普惠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

 

数据要素×金融服务:

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融合科技、环保、工商、税务、气象、消费、医疗等数据,加强主体识别,优化信贷业务管理和保险产品设计,探索开发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服务水平。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在安全合规前提下,推动金融信用数据和公共信用数据、商业信用数据共享共用和高效流通,支持金融机构间共享风控类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对金融市场、信贷资产、风险核查等多维数据融合分析,支撑提升金融机构反欺诈、反洗钱能力,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水平。

6

“互联网+”益民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数据要素×科技创新:

推动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加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野外台站、科研仪器、科学计算等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在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提升科学数据复用价值。以科学数据支撑产业创新,面向药物研发、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高新技术研发等领域企业,提供高质量科学数据资源与知识服务,助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学数据支持大模型开发,深入挖掘包含科技文献在内的各类科学数据,通过细粒度的知识抽取,构建科学知识资源底座,建设高质量语料库和基础科学数据集,支持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探索科研新范式,面向新范式需求迫切的重点科研领域,充分依托各类数据库与知识库,推进跨机构、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发现新规律,创造新知识,加速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7

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数据要素×文化旅游:

培育文化创意新产品,推动文物、古籍、美术、地方戏曲剧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艺等数据资源依法开放共享和交易流通,支持文化创意、旅游、教育、研究、展览等领域的经营主体加强数据开发利用,培育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探索公共文化大模型应用,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探索建设公共文化知识数据集,鼓励依托市场化机制开发公共文化大模型。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支持旅游经营主体共享气象、交通等数据,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构建客群画像、城市画像等,优化旅游配套服务、一站式出行服务。提升旅游治理能力,支持文化和旅游场所共享公安、交通、气象、证照等数据,支撑“免证”购票、集聚人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

8

互联网+”电子商务:巩固和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标准规范、公共服务等支撑环境基本完善。

 

数据要素×医疗健康:

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便捷医疗理赔结算,支持医疗机构基于信用数据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支持医保、商保机构间加强医疗病历、医保结算、商保信息等数据协同,实现一站式理赔结算,提升医保控费、商保理赔风险防控能力。有序释放个人健康数据价值,完善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融合体检、就诊、疾控等数据,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癌症早筛、职业病监测、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公共服务模式。加强医疗数据融合创新,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合法合规前提下向金融、养老等经营主体共享数据,支撑商业保险产品、疗养休养等服务产品精准设计,拓展智慧医疗、智能健康管理等数据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强中医药诊疗、用药等多源数据融合,支撑开展中医药疗效、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安全性等系统分析,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9

“互联网+”便捷交通: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数据要素×应急管理:

提升应急处置效率,推动灾害事故、物资装备、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等数据跨区域共享共用,提高监管执法和救援处置协同联动效率。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探索利用电力、通信、铁塔等公共数据,结合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数据,提升对私挖盗采、明停暗开行为的精准监管。支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数据融通,提高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地震灾害预警能力,加强对地震活动、电磁干扰、地下水变化等数据的融合分析,提升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预警能力。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鼓励社会保险企业围绕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研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评估模型,开发新险种,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10

“互联网+”绿色生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数据要素×气象服务:

支持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支持风能、太阳能企业融合应用气象数据,优化选址布局、设备运维、能源调度等。降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支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数据与气象数据融合应用,实现集气候变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转移的智能决策新模式,防范化解重点行业和产业气候风险。支持气象数据与城市规划、重大工程等建设数据深度融合,从源头防范和减轻极端天气和不利气象条件对规划和工程的影响。创新气象产品服务,支持保险、金融企业融合应用气象数据,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和气候投融资新产品,为保险、期货等提供支撑。

11

“互联网+”人工智能: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创新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数据要素×智慧城市:

优化城市管理方式,推动城市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多维度数据融通,支撑公共卫生、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各领域场景应用,实现态势实时感知、风险智能研判、及时协同处置。支撑城市发展科学决策,支持利用城市时空基础、资源调查、规划管控、工程建设项目、物联网感知等数据,助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策略精细化、智能化、可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化,深化公共数据的共享应用,深入推动就业、健康、卫生、医疗、救助、养老、助残、托育、未成年保护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推动智慧城市群共建联治,加快智慧城市群(带)管理、服务等各领域数据标准互认、数据业务互联,实现数据中心协同调度、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异地就医结算、生态协同治理等领域区域协作。

12

   

数据要素×绿色低碳: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制造与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动能源企业与高耗能企业打通订单、排产、用电等数据,打造能耗预测、多能互补、梯度定价等应用。提升废弃资源利用效率,汇聚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各环节数据要素,促进产废、运输、资源化利用高效衔接,推动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降碳发展。提升碳足迹管理水平,支持打通关键产品全生产周期的物料、辅料、能源等碳排放数据以及行业碳足迹数据,开展产品碳足迹测算与评价,引导企业节能降碳。提升生态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气象、水利等数据跨行业共享,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经济人口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等。加强生态环境公共数据融合创新,推动生态环境数据依法有序共享,支持企业开展自有数据、公共数据等融合分析,通过环境质量监测、环境信用评价等,强化环境数据在服务金融机构贷款审核、绿色供应链资质评定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是11个大方向、大数据行动计划是三个方面10个工程,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是12大方向。这三个行动计划在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领域基本都有论述,但是各有特点:互联网+是通过不同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优化产业提升能力;大数据行动计划是各行业增强对大数据的利用,从而达到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提出了不同领域数据的流通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三、数据要素X的五点建议

 

1.建议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明确体现数据要素与大数据和数据的区别。本行动计划中“要素”如果指的不是“生产要素”,那么“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完全可以替换为“数据X”三年行动计划;如果“要素”两个字体现了数据重要性的话,这个行动计划更像大数据行动计划的延续,从当前的数字经背景看,还需要从政治制度、机制体系等方面的紧密结合。

 

2.建议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明确体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深刻内涵。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就像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配置实现这类生产要素的经济社会价值,而不是罗列大量的场景。生产要素的应用场景难以穷尽,本行动计划的场景需要加强基于数据是生产要素的创新,体现生产要素的配置机制、配置领域和配置能力。

 

3.建议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明确体现要素价值链的协同范式。数据要素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数据,还涉及会计、合规、安全、流通等领域,因此在制定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要体现会计领域、合规领域、安全领域、流通领域等如何形成可操作的协同模式,比如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值评估分配、合法合规使用、流通交易框架等,数据要素也要形成范式化协同。

 

4.建议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明确体现数据要素的优化配置机制。生产要素只有配置的优化,才能对社会及企业产生更大的价值。因此,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探索这种配置机制的逻辑范式。数据要素不同于土地要素和其他要素,数据属性的独特性决定了必须探索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机制,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社会制度的重要特征。

 

5.建议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明确体现数据要素的价值分配模式。数据红利的重要体现就是数据要素价值的分配模式。无论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还是个人数据,一旦数据价值出现,就要进行分配。公共数据价值分配、企业数据价值分配、个人数据价值分配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也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分配的新体系、新模式、新机制。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历史创新,是数据作为战略性资产的重要体现,所以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的意义重大,也就是说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资产化之路,在合规框架下更好的配置数据资源才能更有效促进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有多少行业的多少应用场景,这是行业和企业的事;更不是形成多少技术,这是科技公司和技术公司的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不应成为口号,而是需要数据要素价值链的每一环涉及的主体都需要深刻理解要素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建立数据资产价值创新的新引擎、新动能、新范式。

 

来源:数据驱动智能

 

作者:晓晓

上一篇:重磅!国家数据局发布第一个数据要素文件

下一篇:建立数据治理的长效机制

  • 分享:
龙石数据
咨询电话: 0512-87811036,18013092598
联系我们
商务联系微信

商务联系微信

0512-87811036,

18013092598

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