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00:04 浏览量:486
数据治理发展到今天,专业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治理项目的成功更多依赖甲乙双方的关系上。
一、招投标之前的交流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常见的甲乙双方关系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特别是在十多年前,甲方人员对治理不熟悉,治理人才大多聚集在乙方公司。此时的交流有两个目的:
乙方展示自己的能力;
甲方试听课程,判断未来从哪个老师那里可以更好地学习。
近几年,随着治理知识的普及,甲方人才的丰富,二者的关系逐步转变为:司令与参谋的关系。此时的交流目的:
乙方展示自己的能力,不仅是治理知识框架,更是解决甲方实际问题的能力;
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向乙方要求具体方案,判断方案的先进性及可行性。
二、招投标后的项目建设阶段
在这个阶段,甲乙双方有两种常见关系,第一种是合作关系,此时项目结果相对较好。基于相对平等的合作关系,乙方综合考量合同金额、项目时间、甲方资源投入、甲方现状及期望,诚实可信地给出治理的范围、方法、路径。同时,甲方基于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常识,认真考虑乙方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种方案是雇佣关系,此时典型特征是:巨大的项目范围VS有限的合同金额。通俗一点就是:甲方要少花钱多办事。甲方嘴边最常说的是:这是合同(SOW)里面提到的,所以你乙方就要做,还得按最先进的做。
俗话说得好:世上有杀头的买卖,没有亏本的买卖,显然,乙方大概率会以各种方法推诿、应付,项目结果可想而知。
三、项目后的落地执行阶段
治理项目结束后,无论过程多么顺利或困难,绝大多数项目都是“成功的”,也必须是成功的。此时,甲乙双方的关系也可以分为两种:陌生人(仇敌)关系,或者持续伙伴(朋友)关系。二者的区别就无需展开了。
四、关系背后
甲乙双方关系,体现了双方对数据治理认知的差异:
数据治理项目是发令枪还是最终成果?
数据治理的体系框架重要还是运营机制重要?
数据治理重要,还是IT治理重要,还是企业治理更重要?
数据与业务是附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
等等
而靠着短短的几次交流,来抹平这些差异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数据治理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数据管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