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13:02 浏览量:366
一、舆论宣传通常是片面的
市场上数据治理的成功案例、经验很多,特别是2018年指引发布后。这些成功案例的宣传一般是三个来源:
治理企业:宣传企业的数据治理团队如何专业,效果如何卓有成效。
产品大厂:配合自己的产品系列,宣传自己的治理体系如何完整,治理理论如何先进。
实施厂商:强调自己的实施能力,除了治理之外,平台、应用、AI无所不能。
这些宣传不能说是虚假的,但肯定是片面的,没有完整描述治理的背景、资源的大投入、管理的博弈,长年的持续治理,以及治理过程中的妥协。
二、治理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接受现实
业务的发展领先IT建设,数据治理滞后IT管理,这两点是不证自明,无需讨论的。
大多数治理项目启动时,现状分析调研的结论常常是:数据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等等,已经无法满足业务发展、数字化转型等等。
这个结论没有错,但过于表面。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势下,业务驱动IT系统建设,造成各种“部门企业”、烟囱系统、数据孤岛,问题的根源在业务,在业务的管理模式上。如果不能认识到业务是数据问题的源头,仅仅在数据管理层面来建体系、定标准,最后只能是装修式治理。
三、治理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协作不对抗
数据治理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业务方面、科技方面、管理方面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优化、改革。那我们是否需要“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呢?也就是,规划打造一套全新的体系、新的流程、新的标准、新的方法、新的工具,让企业的相关人员在项目验收大会后,“嗖地”切换到新体系中。
这种方式的结果肯定是不妙的,“存在就是合理”,数据领域的众多问题是日积月累的,需要治理人员“边开飞机边升级”,而不是“停飞-升级-切换”。
这就需要治理人员首先接受现实,学会在困难中找到治理优化的机会,彻底服务于业务和科技。而不是与业务科技对抗,通知他们:都是你们的错,然后敦促他们整改。
“日拱一卒”或“天天向上”是治理人员与业务、科技合作过程中的核心目标。
来源:数据管理及应用
热门文章